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提升任课教师的备课和教学水平,3月22日上午,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形势与政策”分教指委委员张小飞教授应邀来我校开展“形势与政策”教学工作培训。学生工作处常务副处长李静雯,副处长陈国印,相关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和“形势与政策”全体任课教师参加培训。


张小飞教授以“把握基本要求,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提升形势与政策教学效果“为主题,深入分析了新时代“形势与政策”教学的基本要求。他指出,“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张教授表示,“形势与政策”作为思政课,具有思政课的所有功能、属性,遵循思政课教学的一般规律、方式方法和基本要求,但教学组织形式更灵活多样,教学素材更鲜活,教学时间跨度大,绝不能将“形势与政策”课等同于日常思政工作。

培训中,张小飞教授为大家一一梳理了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2023年上辑)》,提醒任课教师本学期要重点讲解的内容。针对课程的备课要求,他指出,要紧密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坚定“四个自信”贯穿教学全过程。任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新观念、关注时事。张教授强调,备课应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实践成果和学校所在地的实际情况,杜绝“假大空”的形式主义。同时做好集体备课,让教学资源信息共享,实现备课的最佳效果。

会议最后,张小飞教授为大家分享了教学内容的讲解方法。他提倡教学时采用“问题式”“推理式”“互动式”“案例式”的四类讲解方法,鼓励任课教师加强职业认同,提升学术基础,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创新意识,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师生共同进步。

在场任课教师专心听讲,认真做好笔记,积极与张小飞教授进行交流。大家表示,培训很有意义,深受启发,未来将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以不断学习精进的态度,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与教学技能,努力培育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主讲人信息
张小飞,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形势与政策》分教指委委员,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全国本科审核性评估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四川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张小飞工作室)首席教授,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专家委员,四川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专家组成员。担任四川省哲学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政治学会副会长,四川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会副会长。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项目2项,四川省重大招标项目1项。主编与参编专著10部,在国内外刊物公开发表论文60多篇。
(图文来源:学生工作处)